搜尋此網誌

2011年1月5日 星期三

明成化鬪彩瓷獨創 釉上青花釉下彩相互輝映風格

圖一 清 鬪彩遊龍紋持杯 
口9 高9.5 底5.3 公分
成化雞缸杯拍出壹億四仟多萬天價


中國鬪彩瓷器創始於明朝成化年間,其間,「嬰戲圖」、「燊紅杯」數度在國際拍賣市場拍出,最高價高達新台幣壹億四仟多萬元輝煌成績而震驚古董界。

明成化鬪彩瓷自開創以至嘉靖、萬曆年間都非常興盛,清朝對鬪彩瓷器也特別鍾愛及流行,至今大陸江西景德鎮、台灣鶯歌等地區仍舊盛行,可見此種釉上青花釉下彩的鬪彩瓷器被各界喜愛程度。

清康熙、雍正、乾隆年間都出現很多極為討喜的製品,惟實際上無法跟明成化鬪彩相提並論,成化鬪彩實質就是那樣嬌艷精緻,色彩令人喜愛不已。

雍正是仿明鬪彩蓬勃時期

雍正是“仿”鬪彩蓬勃時期,也是鬪彩蓬勃時期,並一改往昔作法,即釉下青花與釉上五彩相結合之工藝,以及採作釉上粉彩和釉下青花調和,益顯圖案更清逸艷麗, 把鬪彩色相更以科學技術推展到藝術層面。

鬪彩在雍正另有特殊製法,為仿製明成化很成功,據雍正宮內存檔記載,雍正七年由製瓷官呈交五彩瓷罐幾與明成化無甚差別,印証了仿製成化鬪彩的高水準工藝技術,現今傳世的雍正鬪彩瓷中包括有「馬蹄形杯」、「雞缸杯」、「戲嬰圖杯」等幾可亂真,益見此時期仿製技術之高超。

清朝改變色料瓷器越顯嬌艷

此外,雍正鬪彩尚有另一突出作法,把盛行的粉彩改變以金為著色劑,一般稱為「洋紅」,就是大家所謂胭脂紅的盛行,其特色是一改過去採用礬紅來著色技術,因此使撉彩瓷器更顯嬌艷美觀。 

至於此間的鬪彩人物、花、鳥圖案,有關釉下則以青花勾線,釉上所施各種色彩實際上都填充框線之內不越出範圍,達到整齊工藝,尤以粉彩非常要求釉上彩的多元樣化,諸如現今留傳團花、飛天、騰龍等瓷器,可見圖案配上花朵、調合紅、黃、綠、紫、藍、青、黑色澤等手法,反映當年鬪彩製程工藝精緻的水準。

明成化鬪彩表現秀麗爽朗特色

清康、雍鬪彩沿習明代風格,就圖案設計上而言,明成化鬪彩所表現係以秀麗、爽朗為特色,清康熙鬪彩仍沿習明代風格,其中龍鳳團花、嬰戲圖、宮廷人物等紋飾多數佈滿全器即所謂「滿器紋身」,雍正鬪彩則與粉彩接近。

乾隆時代彩仍然風行,在圖案上加填更多團彩,但稍微缺乏自身創作風格,不過此一時期的瓷器以青花佔多數,有關琺瑯彩、珊瑚紅等也蔚起,形成彩、青花、琺瑯彩等玲瑯滿目製瓷風氣。
清 乾隆款 鬪彩描金勾蓮紋貫耳瓶 
北京故宮博物館典藏
高26公分

鬪彩鬪麗鬪艷強烈特色

鬪彩瓷為何頗受珍愛,因為除了釉上青花、釉下彩相輝鬪艷之特殊燒製手法之外,它的外觀所表現的確相當鮮艷精彩,無論是龍鳳團花、嬰戲圖或戲劇中人物造形皆有至為強烈圖案展現。

(圖一)清中期鬪彩遊龍紋持杯,除了持杯造形凸凹有致,上端杯口凹處採花卉繪畫異於一般杯子,圖案中雙龍搶珠拼出火花及雲朵以及杯底上端海水以彩艷浪花配置,持杯把手部分以竹節造形,有高風亮節,節節高升之意涵,整支持杯整體造形,圖案十分鬪艷,耐人尋味,雖屬清中期文物,但確實罕見和珍貴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