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

佛像尊嚴 隨朝代政治興衰而衍變


紫砂自在觀音 19世紀中葉
63×32×47cm

體態雖有肥瘦之分 莊嚴喜怒之別
但大千世界人間萬象 無不蘊藏深奧


佛像最早是由印度傳入中國,佛像被尊崇為佛的化身,繼漢後、隨隋、唐賡續南、北朝之後佛像可謂空前繁榮時代,尤在隋文帝下詔大力興佛法,並把北周武帝毀佛滅像之後,重修所毀佛寺,雕塑佛像,一時佛法廣傳崇敬,唐太宗尊佛更遠甚前朝,造像之風及於全國,深植朝野,諸如莫高窟、龍門、積石山、北石窟寺、天龍山等都是盛唐代表性。

盛唐佛像在造型方面採胖為美,佛像面目飽滿,體態有肥豐之感,如此表示國泰民安,百姓豐衣足食,一片太平盛世景象,當然唐太宗貞觀元年特派玄奘三藏出使印度求經,充分顯現唐太宗李世民大興佛法精神。

肚大能容 塵世萬事

事實上唐前人人所尊敬的彌勒佛是修長瘦身的體態,唐初彌勒佛成為滿身福泰笑容可掬的歡喜佛,筆者典藏彌勒佛百餘尊,除唐前數尊修長瘦身之外,其他包括金、銀、銅、鐵、錫、木、玉石、琉璃、紫砂、泥土、水晶、翡翠等等雕像或畫像皆為福盈滿態型態,令人感受到彌勒佛笑顏之喜悅,祂是「大肚能容,了卻人間多少事;滿腔歡喜,笑開天下古今愁」。佛法在宋、遼、金此ㄧ歷史時期逐漸衰沒,佛像也隨著受到影響,這時期因中國處於動亂,爭戰不絕,統治者思想傾向苟安生活,同時宋代因受儒家哲學思想,有關禮佛造像不為社會所倚重,這時道 家觀念思想取而代之,佛教被統合。

不過遼、金受到漢族藝術家影響,有關佛像造型賡繼中原風格,神像多容貌豐滿,服飾飄逸流暢,有些則帶有北方民族的粗獷氣質。

雕塑工夫出神入化

至於宋、遼、金時期所造像材料很廣泛,包括木雕、石雕、瓷器、鐵器、銅器、泥塑都有,期間宋朝則以瓷器最為興盛,雕塑手法生動,其中佛像又以釋迦牟尼佛、觀音菩薩、羅漢、諸天等居多,釉色釉以白釉為多,白釉潔白亮麗,其次以木雕居多,雕工細緻,又配以彩繪,表現佛像之莊嚴與可親。 

明清佛像已漸趨向藝術化神顏,但仍不失其慈悲法像。元代藏傳佛教,直接影響了造像,密宗佛像以銅料為大宗,也有金、銀高質材雕塑。金、銀、銅易於攜帶和保存,由於藏傳佛像雕法來自尼泊爾、印度並配合漢族藝術,把佛像融合,即兼容並蓄,成為特殊風格,五百多年來藏傳佛像已深入民間,近年來興起了藏傳文化。

藏傳佛像係另一特色是眼睛都比較大,比之中土造像,幾乎都是眼勢下望,呈現瞇細眼神,中土如此雕法依據佛家所言乃是佛,菩薩垂憐眾生,而藏傳之大眼看盡人生,且具威懾作用,讓人愈覺佛、菩薩之莊嚴。

藏傳佛教 別有洞窟

一般而言、藏傳佛像比之中土另一特色是,佛像悉多色彩艷麗,金碧輝煌,雍容舒暢,另加諸於滿身的瑪瑙、天珠、綠松石、寶石類,可謂金光閃閃,很氣派、很莊嚴、很動人,也很神秘感。

至於中國最早開鑿的洞窟依考證是敦煌莫高窟,裡面佛像因受於地形、地質限制難採石像,而改以泥塑並繪之加彩,此為中國彩繪泥塑佛像之始,此間也繪畫於窟內牆壁上,形成另一特色,也給後人無限敬仰與驚嘆,可惜窟中諸佛像有被盜、有被損毀、繪畫部分被德國切割搶走,現之莫高窟出現很多牆壁一塊一塊空缺,即是當年列強侵略的惡行,也是「佛難」。

印度是石窟開鑿很早的國家,因當年釋迦牟尼於寧靜的山洞中修行而悟道成佛,人們為紀念聖者特別選擇遠離塵囂、人煙僻靜山區來鑿洞,用於參拜禮佛之地,之後、佛教傳來中國,亦學以開窟造佛像之所。

造型蘊含 藝術天成

佛像造型,因釋迦牟尼佛被公認為人天之師,具有異於常人特徵,諸如「三十二相」、「八十種好」,對佛祖釋尊的五官表情、身形、四肢、膚色及髮髻都有嚴謹規範,因此舉世佛像皆以上述造型標準。 


青花釉裡紅三足須彌座彌勒佛 晚清
12×12×17.5cm

佛經並明確表示,佛顏如秋天滿月狀,諸佛坐姿ㄧ般都採雙腿盤坐,又稱為結跏跌坐,通常彌勒佛採兩腿垂於座下,結跏跌坐,站姿都為直立形,佛像的基座有須彌座、蓮花座,須彌座象徵西方樂土,蓮花座則為佛國清淨世界,無染無塵,現今佛像則完全依雕刻(塑)師意念為之,但總未離開佛面如秋天滿月狀、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為之。

雕塑家要有佛心

基本上、佛像雕師在雕像時誠心誠意,心靜無雜念,所雕出佛像皆隨心生而成,上海玉佛院的緬甸白玉佛、臥佛之通體玉質猶如羊脂白玉,潔白溫潤造形完全無瑕,令人見佛心歡,情不自禁驚嘆「為何如此之美」及莊嚴,也因此佛成為人人到上海,必到玉佛院拜佛禮佛之念頭油然而生。

2010年11月27日 星期六

翡吉翠祥.鷥翔鳳翥

緬甸翡翠原石 
洪園文物紀念館典藏
16.6×8×15 cm
君子愛玉生輝 美人泡水採潤


「翡翠」二字是一般人的通稱,其實真正的學名叫〝輝石〞,由於密度較高硬度比玉高,,所以又稱〝硬玉〞。其主要成分是由鋁、鈉、矽酸鹽等礦物所構成、屬單斜晶系,由於質是結晶呈緻密狀,經加拋光後表層展現玻璃光澤,屬於半透明狀,產地緬甸為佳。

翡翠硬度約在6.5〜7度,比重在3.3〜3.6度之間,因其色彩不同,又可分為綠色的翠玉,紅色的紅翠,紫色的紫羅蘭,若是接近白的又叫白翠,但一般顏色其條痕紋皆屬白色,故其基色是白色。

越綠嫩越嬌豔就是好翡翠

選購翡翠必須採色澤越綠、越嫩、越嬌豔為上品,至於透明度越高越好,一般所稱的〝玻璃種〞〝冰種〞,都具透明度高的優點,當然選購時應注意色澤均勻、形式雅緻、雕工精美加之質感良好,便是一塊好翡翠。

「玉」即角閃玉,色澤比較接近油臘的凝脂美,具細膩、溫潤,相當受國人歡迎,尤其古早的先人對玉獨鍾,有君子愛玉不離身,玉為美德的象徵,玉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何其重要。



玉的基本成分分為矽酸鈣與矽酸鎂之纖維礦物,是角閃石的一種,在商代許多玉器因長年埋於土地裡,或承受泥土有機物和化學物質的變化與沁滲而會呈現不同的顏色,包括暗墨色、棕色、黃色、淺灰綠色、黃綠色,其至含諸雜色等等,也有經鈣化後的雞骨白,為收藏家所珍藏。

象徵榮華又雅緻孔夫子也愛玉

玉不隨歲月更迭而流逝,反而越和我們生活結合,形容美麗女人為〝美女如玉〞,稱呼形象清秀端莊的女演員為〝玉女〞。春秋戰國孔夫子時代,玉飾就是當代文人雅士富豪的寵物,孔夫子說它象徵君子的美德,甚至遠至夏、商、周都以玉為陪葬物,漢代有死人含玉蟬,雙手握玉猪等情節,無非令死者尊貴和來生再享榮華富貴的意義。 
新疆和闐原玉
15×17公分
玉另為古今中國人認為吉祥富貴的表徵,大家對玉的眷戀與美感品味情感則來自它溫潤雅緻,甚且認玉具有避兇趨吉的神奇功用。

中國玉中,則以新疆和闐玉最為有名,近年來許多到絲路旅遊者,都不錯過到和闐去尋找和闐雕成各種玉器,當然不少收藏家對和闐原玉最感興趣,因為原玉條整塊從和闐溪流中覓尋出來,未經任何琢磨的原玉石大方,以木座托底原玉擺件益顯其尊貴與氣派。

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

Beatles專輯入駐iTunes網站迅速搶占銷售排行榜


披頭士樂隊(The Beatles)音樂專輯正式入駐蘋果公司iTunes在線音樂銷售網站,銷售量一路飆升,上線僅24小時就有五張經典專輯進入前20。

排在首位的是Beatles解散前的最後一張專輯《Abbey Road》。其他熱門下載專輯包括《The White Album》、《Sgt Pepper'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》,精選合輯《Beatles Box Set》和《Blue Album》。單曲方面共有六首歌曲進入iTunes單曲TOP100,包括《Here Comes the Sun》,《Let it Be》,《Blackbird》。具體排名情況將於下週在Nielsen SoundScan銷售信息跟踪系統公佈。

披頭士成員之一保羅・麥卡尼(Paul McCartney)日前表示“看到我們的專輯在這個數字年代也如此受歡迎,感覺很不可思議。”


鼓手林戈・斯塔爾(Ringo Starr)也終於可以耳根清靜,因為總有人詢問唱片上線的事。 “終於不會再有人問我什麼時候iTunes上會有披頭士的專輯了。” 約翰・列儂的妻子表示在列儂70年生辰之際有這樣的喜訊她感到欣慰。


英國方面,倫敦OCC英國官方排行榜公司(The Official UK Charts Company)公佈了周銷售與下載數據,公司發言人表示Beatles的音樂肯定會在英國單曲排行榜上“引起轟動”。


據悉,Beatles的音樂專輯自20世紀60年代發行以來銷售量已達到6億張。 iTunes此次上架的Beatles經典專輯共13張,也由此結束了蘋果公司與Beatles所在的Apple Corp公司及唱片發行公司EMI多年的糾紛。

THE BEATLES - TICKET TO RIDE - LIVE BEAT CLUB 66 HQ
Uploaded by THE-GRAND-WAZOO. - Music videos, artist interviews, concerts and more.

壺言壺語 總能增進情誼


紫砂瓜式持壺 作者  陽羨楊彭年 清 嘉慶  9×12 公分


好壺泡好茶 人間快活事 
民眾談到茶壺,幾乎多數會認為紫砂壺最具代表性,而事實上,海峽兩岸民眾泡茶也多數採用紫砂壺,其中以宜興製造的紫砂壺不但享譽兩岸,甚至國際間喜愛泡茶品茗的人士也咸認宜興紫砂壺最能泡出好茶,有如此結論是宜興紫砂胚質為石黃泥、嫩黃泥、天青泥等,因透氣性佳,易使茶葉舒展,最適宜製造紫砂壺,正因為如此,宜興紫砂多少年來被公認最佳造壺條件

宜興紫砂 胚質為石黃泥
 

談到「壺事」,壺的出現實際上甚早,遠在商周、春秋,就有盉及「汲壺」,那時候所謂盉、壺大
都採用於酒器,但也有供做汲水、盛水和注水。另外,還有「盥壺」,依據現今所見的汲壺與盥壺,其時代的盃造型更是當今壺沿革改變而來,至於汲壺與盥壺可分出下列
款式:
(一)短頸寬口鼓腹式,由於頸部短,但口甚寬,鼓腹也寬,下部有短小圈足。

 
(二)長頸提環,提鏈圓腹圈足式,通常頸部長,足圓矮,在頸腹各有一對環耳,或在頸耳裝有提環,提鏈穿鑿,方便提攜。

 
(三)小口圈耳瓠形圈足式,其形類瓠瓜,口小,足矮圈,全身最大徑則在下腹,頸部及下腹各有一對獸首紐,俗稱獸雙耳壺,也是現今發現最多者。


蔣淦勤 青蛙蓮篷壺  12.5×15.8 公分


紫砂壺形來自青銅盉演變
 

此一時期的壺多數屬青銅器, 也有陶製品,唐、宋、元迨至明、清至今民眾多採陶瓷為眾,而實質
上以科學衛生安全而言,陶瓷器用於泡茶絕對比銅器好得多,因為上古的青銅器著實含有銅毒,尤其青銅銹絕對有礙健康的。

 
北宋中期宜興紫砂壺已相當廣受注目,陳用卿等已把製法、風格、品相及式樣、大小、方圓等諸
類形大大創意。進入清朝康熙壺藝大師陳鳴遠工藝水準甚湛,清中期楊彭年製作小壺更是一絕,尤以楊彭年與陳鴻壽合作「阿曼陀室」。壺藝更開拓了文人文化藝術風氣,奠定了中國壺藝藝術風氣,至今仍然影響深遠。

 
五、六十年代,紫砂壺一度成為台灣愛壺人士最愛,一時全國瘋狂收藏宜興紫砂壺,很多愛壺人士
甚至不惜路程遠到大陸尋購名家創作之壺,其中最富盛名的有中國工藝大師排名首位的顧景舟作品,由於眾相爭購一度有一壺價位高達二至五百萬不等,仍然絡繹不絕,甚至到一壺難求地步。


王寅仙 竹節壺  14.5×7.5 公分
 
顧景舟製壺手藝一流
 

此一時期大師,除顧景舟之外,諸如蔣蓉、何道洪、汪寅仙、徐漢棠、顧紹培、譚泉海、儲立之、
張洪華、周桂珍、蔣淦勤、李碧芳、徐秀棠、張守智等,皆為收藏家競相典藏對象,瘋狂程度猶似吃了鴉片上癮,也同時大大開創宜興紫砂壺廣銷台灣、香港、澳門、日本及其他地區華人世界。


張紅華 葫寶壺  18×11.5 公分

 
泡茶招待親友風尚在中國已有數千年歷史,無論貧富、請客人喝茶是一種禮貌與感情風氣。茶的品
質好壞,價格高低與否在五、六十年前,客人都少計較或評論,最近三、四十年來,茶葉的品質已為大家所重視,因此台灣高山茶已成為主賓共同品茗論談話題,尤其得獎與否,更是大家所重視,一斤特等茶或頭等茶動輒數十萬元甚至百萬元仍不乏人問津,聚集親友飲茶品茗是一件拉攏情感溫馨待客最佳方式,甚且攀附或餽贈殷商巨賈、高官、上級的介体。

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

石雖不語

中國靈璧石
42×17×22 cm
但能與人交融與神感格


臺灣石頭產量不少,但台灣近二、三十年來玩石風潮熾盛,已有供不應求之況,腦筋動的快商人,引進很多種類的進口石,諸如日本的加茂川石,印尼黃玉髓、紅玉髓、木化石,菲律賓的鐘乳石,沙烏地阿拉伯木化石,中國太湖石、彩陶石、黃臘石、雨花石、霹靂石、浮雕石、大彎石、黑武宣石等等,滿足了玩石家口味,也把舉世的石頭集合在台灣,真是奇觀。

張大千 玩石有譜

中國地大物博,石頭種類更是多的數不清,玩石、賞石、藏石風氣更甚於台灣。早年、國際級國畫大師張大千除了喜愛庭園、盆栽之外,在故宮博物院旁的摩耶精舍造景,採用石頭,居家各處也擺設不少奇、雅石,把摩耶精舍點綴的相當雅緻與自然。

擺設石頭也要講究空間大小而定,大石頭多數擺放於公司大門口,或庭園內,空間較小者則宜以中、小品為適當,過大的石頭放置於居家不適宜,會形成居家環境緊湊侷促的壓迫感;何況移動也相當費力、費神,以風水學見解巨大石頭擺放在住宅小空間裡犯忌,有給人擋住走不出去的感受。

緬甸出產硬度高輝石,又稱翡翠,因為緬甸政府嚴禁原石出口,ㄧ般不可多得,但台灣玩家早期有人幸運收藏了翡翠原石,著實彌足珍貴。至於新疆和闐玉原石早期也有人幸運收藏,現今的翡翠原石、和闐原石皆有很高的價位,若能幸運擺放二、三個於居家,或企業辦公廳內格外顯眼與高貴。

日本赤玉石、加茂川石屬高級石頭,筆者典藏ㄧ顆高達47.3公分寬33.5公分,重量約七十二公斤碩大的赤玉石,整石渾身深紅,氣慨萬千,加上深紅體身呈現祥龍飛騰拾珠的石英條紋,顯現其中十分珍貴,中台禪寺惟覺大師率徒蒞臨參觀,駐足長久不離,最後盛讚是ㄧ生所見最神奇的碩大石頭,他更感嘆宇宙浩瀚及奧妙。

日本人 歎為觀止

日本五所知名大學校長聯袂訪問洪園紀念文物館,除了仔細觀賞館內典藏甚豐的青銅器、陶瓷器、玉器及名家書畫及各類古玩之外,也十二萬分感嘆身為日本人,竟然從未看過如此碩大又極漂亮的赤玉石,咸認係台灣之旅,最大喜悅之處,台灣人真有福氣。
47.3×33.5公分日本赤玉石
玩石專家、留澳藝術大師蔡日興教授欣賞洪園文物館典藏之日本赤玉石後,認為是赤玉石中最美最珍貴者,他在讚賞之後,親筆寫下『洪會長所藏日本赤石有巧奪「天工」之妙』。蔡大師指出、這塊赤玉石內有古文(金文)「天工」文字,實在太神奇、太珍貴了。

中外藝術界人士到台灣台中洪園參觀典藏甚豐文物,也不禁對這塊赤玉石欣賞再三,皆驚讚實在太美了,紅的令人驚艷,潔白石英纏繞於石中神似飛龍拾珠,又見類似古文字「天工」,真是石中之王也。

前省新聞處主秘、前行政院九二ㄧ重建委員會副執行長、名作家吳崑茂,曾在台灣月刊撰寫洪園文物館典藏珍貴文物,也特別對赤玉石撰文介紹,讓這塊赤玉石揚名遐邇。

水晶吉祥 玩家新寵

近年來世界各國水晶也在台灣風行,加上媒體充分報導水晶如何有能量,如何帶來吉祥,如何給居家環境磁場等等,大肆渲染結果,水晶頓成人人搶購的奇特石材,有球狀、有半剖開狀、有手鍊、項鍊、有當佛珠之用,ㄧ時水晶成公司行號,居家聚財、甚至寺廟法師修練心身寶物,蔚為奇觀。

實際上每ㄧ種石頭的確各具美感,海石的抽象韻味,山石的奇特,溪石寫意、各展現大自然的美妙,確實在家庭或辦公廳擺設三、五顆石頭,具有很大的點綴美感作用。
國畫對石 玫瑰石
18.5×27.5 cm
中國經濟開放後,民間富裕,大家重視文化層面生活,除了懂得美化家庭環境之外,大家也喜歡購書畫或其他瓷器擺設,當然奇石、雅石也湊上熱鬧。日本、韓國、到 處都有人玩石,甚至國家也把久遠 的石頭列為古董或文化財加予保護 。台灣台灣各地文化中心有接受石友會展出,但尚無類似日、韓等國加以保護,實美中不足之處。

人格化 石有五德

玩石專家採石、購石、玩石、 藏石皆離不開石之五德:

瘦:是輪廓的線條、條紋愈明愈漂亮。

漏:有關凹陷的坑洞,呈現石之奇特。

皺:係石肌表面的紋路,皺紋愈多愈顯奇美。

透:指相通穿洞之意,透的明顯前後見洞愈顯味道之美。

醜:他能表現另一種特殊美感。
銀帶玫瑰石
26×25×42 cm
神格化 石能通神

石之五德是宋朝書畫大師米芾(顛)瘋狂玩石,對石頭價定位很高。陜西華清池也擺設許多的太湖石奇形怪狀,也給園中更具美感,蘇杭諸園林無不利用奇石雅石襯托園林景觀,氣象萬千。

筆者曾在大學教授「公共藝術」、「景觀藝術」等諸課程,強調景觀藝術離不開庭、閣、樓、廊、塔,也要有水即湖、池、假山、樹木、花卉等等,其中石頭仍為庭園,園林不可或缺之要件,亦具借景、造景功能。 
新疆和闐原玉
16×9×20 cm

一般而言,玩賞奇、雅石,基本上應以質、形、色,為三大要素,並力求自然性、古樸性、古拙性、立體感和氣韻等多層面的要求,才算好石頭。

有虔誠的信徒,甚且把精美、奇特、石質優異的石頭供佛、供神、供祖先,綜之以觀、石頭妙用無窮,盡在不言中,故石不語最可人也。

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

靈石無語.仰之彌堅

玟瑰石 混沌初開

近30年來世界各國撿石、玩石、賞石、藏石之風氣盛行,亞州以台灣、中國、日本、韓國最流行,甚至以石會友,暢談心得雅趣,都十分愜意。石無語最可人、最可愛、最珍奇,無聲勝有聲,一切盡在不言中,其形狀怪,具崇高、自然、和諧、古樸及恆美,意境、形象、怡情養性,靜觀自得,在在顯現大自然造化之美,又豐富生活情趣之妙。

台灣近三十 年來、賞石風氣盛行,不少雅石奇石協會在各縣市鄉鎮紛紛成立,一股賞石、收藏風潮蔚然而成。

賞石盛行蔚然成風

書畫大師米顛愛石成癡,見石必拜(禮),宋徽宗偏愛太湖石,益見古人愛石玩石,實非現今可比。台灣也是石頭故鄉,各種石類數之不盡,包括花蓮玫瑰石、台灣玉、金瓜石、風化石。澎湖文石。南投黑膽石、黃龜甲石。宜蘭龜甲石、砂岩石、試金石、蜂巢石、鐵丸牛鬥石、大元山石、冬山石、水坑石。北縣黃臘石、北投石、洞洞石、大漢溪石、溪黑石、梨皮石。桃園瑪瑙石、石英、鐵黑石、玄武石、金沙石。新竹縣螺化石、沙積石、稜線石。彰化縣溪石硯、水刈石。嘉義縣陽起石。台南縣三地門石、曾文溪石。高雄縣沙積石、滿月貝。屏東縣海岸石、油鐵丸石、菊花石。台東縣珊瑚石、年糕石、五彩石、藍寶石、魚卵石、西瓜石、梅花石、總統石等。這些石類中仍以台東成功鄉總統石最為珍貴,為收藏人士之最愛,但筆者則偏愛花蓮玫瑰石,其琢磨後所呈現的色彩、紋路、奇景令人陶醉。

至於台中縣的勝光石、東勢石 、天冷山石、二櫃山石、基隆河石、屏東滿州石、保力溪石、四重溪石、雲林縣螺溪石、阿里山石、苗栗三義石、白沙屯化石等因質地較差,量少,較少受到青睞。


玟瑰石 旭陽東升
14×4.5×17 cm
收藏愛石視為家寶

石頭產地基本上都深埋地底,因受造山運動之推擠或為河山、大海侵蝕而裸露在地層上,被愛石人士挖掘,由於其多采多姿形色、紋路,廣受歡迎,有以木材台座襯底,有以沙包襯底,把石頭之美態、奇特呈現出來,相當有趣,也把家庭、辦公廳、客廳、玄關、寢室賦予藝術美感及氣氛。

台灣陽起石 萬眾一心
28×14×39 cm

一般而言、石頭產地可分為海石、山石、溪石、各具特色,也有愛石者喜愛收藏隕石,因隕石來自外太空,質地特殊且硬度高,又具神秘感,有收藏家竟持隕石向上蒼禱告祈求事事如意,他們認為隕石既來自浩瀚外太空,可能別具與宇宙諸神溝通管道。

玩家藏石多朝原石自然,對於切割石材視為禁忌,因為切割之後石頭已不完美,但台灣瑰寶玫瑰石由於外表粗糙如炭,必須進行人工琢磨方能顯現其奇特,令人喜愛的景色、紋路,至於一些加工廠把玫瑰石切割數片分別出售,雖然景色、紋路都能出現,但如此已完全失去整石原有風貌。
中國彩陶石 天眼
22×13×19 cm

〝石敢當〞避邪阻煞

石頭在藏家心目中可分室外石和室內石。室外石係多用於庭園造景、盆景石、也有人希望把大石頭當成「石敢當」以阻惡煞,早年石秤有「秤頭」之稱,功能很多,也可美化庭園,實際上園林造景石頭絕對不可或缺。

室內石則多樣化,包括圖案石、奇石、雅石、抽象石、形象石、山水景石等等。通常家庭置放幾座室內石擺飾的確可使整個家庭環境氣氛好起來,有氣派、有氣氛、十分宜人。

採購石頭首先要了解自家環境,過大則顯得壓迫感,搬動也不易,通常以中小型或小品襯托擺飾都可美化居家環境之效果。


清 石秤
14.5×15 cm


參訪拜石人見人愛

喜歡玩石賞石的朋友,除了參觀雅石奇石店之外,也可利用假日到山邊、海邊拾撿石頭,像澎湖海灘、花蓮海灘、基隆東北角海岸、埔里溪邊、彰化二水濁水溪處處都有雅石、奇石等待您去發掘,同時利用假日全家人攜帶簡單採石用具,很容易讓全家接近大自然拾撿心愛的石頭,其樂融融。

台灣是石頭的故鄉,幾乎涵蓋各個縣市,尚包括澎湖、金、馬等地都有各類各式的石頭等著您到來參訪,訪石不但健康體力,可仰望山之美、海之壯、溪之柔,尤其自身或家人現場拾撿,真是心曠神怡,也有相當成就感,一些親朋好友到訪,品茗以外也可談「石頭經」,把成果分享眾親友不亦樂乎。

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

仿古偽製藝術品鑑定




戰國 鏤雕雙龍首玉璜 17×3×0.5 公分
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


古玉、瓷器、青銅器、書畫贗品充斥


典藏古董文物,蒐藏不易,保存亦難免破損,因此各件古董文物會隨著歲月增長而身價益高,確有「保值、怡情、賞心」之趣。因偽品充斥非專家常遭受騙,本章報導大家簡易鑑定常識,減少受騙機會。



瓷器保值,首要選對到代之外,器物品相,繪畫、造型、紋飾、款識及胎釉皆應列入考慮的基本要件,當然財力夠的話,選購官窯精品,絕對隨時間水漲船高,由國際拍賣市場或賈商競相收藏即可了解瓷器兼具觀賞、保值作用。

商 雲龍佩 4.5×4公分
洪園文物紀念館典藏

瓷以胎為骨釉為表

選購瓷器鑑別真偽,一般專家以「胎是骨」、「釉為表」,做為基準,諸如元朝最負盛名的青花,紋飾層次繁複,其胎骨務必潔白,有明亮的釉所表現清麗高貴之品相,在鑑定胎質首看底足無釉之露胎處或器物邊緣,另外器身的縮釉處也可分辨有關胎質真偽。康、雍、乾的紋飾多纏枝花紋,加染濃淡適宜色調,優美典雅。

明洪武年間,釉裡紅胎体必厚重且細粗不一。永樂年間胎質較為滑潤細緻,胎質較為堅結規整。宣德年間有關胎質現細膩厚重,一般多呈現部分細砂底為其特色。成化年間則以胎質純、薄、潤,在燈光下可完全看出均勻的明亮肉紅與牙白色澤。弘治時代繼承成化風氣,胎体規整纖巧之手法,至於明末萬曆時期則變化較大,胎質厚重、粗糙、缺乏規整,甚至有漏釉、窯裂 、翹稜等現象,遠不及永樂、宣德、成化之風,其肇因於當年明室國勢衰頹及動亂。 


北宋 官窯粉青花觚 4.5×4公分
高17.8 口徑15 深16.2 足徑5.5 公分
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

官窯紋飾麗美筆繪流暢

目前除元青花、明釉裡紅、青花釉裡紅之外,清朝官窯瓷,在國際間廣受喜愛,官窯系統瓷器數量不多,都屬精品,其胎体十分精細、縝密、溫潤、色澤更是均勻,厚薄適中,少見琢器或接痕之處,之所以如此精緻,盛清時期選料就相當嚴格,諸如官窯的紋飾麗美、生動、層次分明,筆繪細膩流暢,造型精湛嚴謹,品相十分精緻美妙,難怪在國際古董市場大放異彩。

民窯也有一流匠師作品

清代民窯盛行,由於財力不足,缺乏重要原料,取採困難,因此多數胎釉粗鬆,厚重不均,器物表現較為混濁,所見紋飾雜亂,絕無法與宮廷用料,一流匠師可比,所以民窯價格確與官窯不能比擬,不過民窯也不可說全是粗俗濫裂,也有獨具手法的匠師所製精品,價位也不低。鑑定官窯品相,一般可選用十五到廿二倍放大鏡來看清楚,有關瑕疵、衝口、缺足、脫釉等諸情形者應拒絕。

另一最直接鑑定方法,可用手指輕彈器物,其聲清脆沒有渾重雜音者屬佳品,通常行家往往不借用於大鏡,單就肉眼立刻判別是否到代,除非遇到似真似假之時,也不得不借重放大鏡以求安全。

仿漢榖紋玉璧(灌漿)

行家以手觸摸可辨好壞

另外,仿間有很多鑑定家常用手感來區別器物年代,確是方法之一,蓋因手感可判細膩精造或澀滯,甚至厚重,就實例而言,元朝瓷器比明洪武、永樂、宣德及成化為重,明朝器物也比清朝為重。清康熙的五彩瓷較薄,至於雍正粉彩、青花或乾隆器物厚度與之有別。贗品瓷橫行新瓷光澤銳利由於瓷器價值高,仿製橫行,偽器贗品充斥,一般民眾通常揚言擁有千、萬個瓷器者,通常可說百分之九十九是偽器贗品,真正好的官、民窯蒐集不易,那能動輒擁有如此多達,千、萬件,豈非自欺欺人?現今一群所謂古董商連自身判定真偽都缺乏研究,甚至把自己東西比較圖片就說類似,是真品,實在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也!在此要特別呼籲剛入門新鮮收藏者,一般偽器釉面幾乎都出現尖銳明亮的浮光,即「火氣」,就是用酸液浸泡,塗膜或熱滾煮或拭擦、打磨、雖把浮光褪去,但是釉色一旦受藥物浸滲,自然呈現缺乏瑩潤,仍可立判。

款識也是選購瓷器很重要的條件,款識始於永樂,寫上皇帝年號款識都屬四字篆書,字体結構嚴謹,字轉角處同樣圓渾有致,剛勁挺拔,為其特徵。宣德時皇家燒製年號盛行,相較於永樂時更顯著,多數以楷書六字款,少用四字款,少用篆書。

清 乾隆 珊瑚紅蝙蝠葫蘆瓶
洪園文物紀念館典藏
9.7×14 公分
款識能增加瓷器身份 

再就康熙瓷器款識而言,「康熙御製」四字款,「大清康熙年製」六字款,真品字体蒼勁挺拔有力,筆法至為流暢,後仿者筆畫很生澀、滯呆、乏力,這因為仿者信心不足所致。雍正款識人都使用楷書款,特色是「雍」字少寫「佳」部的第一撇筆,「正」字兩橫畫收筆重,以致色澤濃厚。乾隆底款變化多,六字款、四字款皆有,同時也有雙圈,雙方框,且多數採篆書款,字體工整中帶有秀氣。

玉器首重沁色與雕工

玉器辨別真偽比瓷器容易了,一般重視玉質、泌色、雕工、年代等等,新玉多數以機器雕之,玩玉懂玉者應可立即分辨,然而因似懂非懂愛古玉人士往往就被處理過的沁色騙過,損失很大。

賣假古玉必獲重利,造假的玉永遠是假的,它不會變成真的,除非造假古玉經過一百年後才算古玉,但仿製的年代確永遠不會成為到代,因此愛古玉朋友在購買前宜三思,不應盲目成為冤大頭。 

造假古玉獲利甚豐,故代代有仿,不過仿古能夠雕工精緻玉質又好,價格合理也可收藏,具有觀賞價值,造假古玉品相差,實在沒有收藏價值,應拒絕誘惑,以免上當吃虧。 

他山之石可以攻玉 

玉的硬度在五點五至六之間,比重為三至三點三之間,非一般金屬器物所能切割、琢雕、但高古玉器如何有此功力來進行雕琢呢?所謂「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」應可了解常年比玉要硬的器材,係瑪瑙、石英、燧石等石材,再以「解玉砂」加水來製作,顯然是有道理的。現今新玉悉數以鋼鑽機器來雕琢,與當年的製作過程琢雕痕跡有很大的區別。 

古玉仿古風行於宋代,此一時期大量仿戰國、西、東漢,及遠至春秋,西、東周,更至商朝,實在仿雕手法幾可亂真,故後人收購古玉以為是高古年代,其實係宋仿的居多,但要達到是否宋仿高古,自己也要下一番功夫方能分辨。宋曾由皇室設「玉院」,專供宮廷之用,有些宮廷玉匠也私下與富商巨賈交易,品質都屬一流。宋朝玉匠流行琢雕「執荷童子」「玉龍勒」等等,玉質優美,雕工精細,人物、動物生動,確屬佳品。

染色上漆上膠要不得 

玉贗品多如牛毛,現今玉市場要買到古玉相當困難,贗品著重於染色、上膠、燒烤、圖案或文字朝古玉仿之,實花樣百出,毫無經驗者最容易上當受騙。談到沁色,係指玉經入土後,因長時間受到地下溫度、濕度、壓力、土質、酸性化學腐蝕等影響,玉沁質便形成「硃砂沁」、「老土大紅」、「水銀沁」、「黑漆古」、「牛毛紋」、「飯糝」、「黑裡白」、「黑裡紅」、「玻璃光」等,因質變特殊頗受愛古玉人士所鍾。 

青銅器被列國寶級控管 

高古青銅器數量不多,又被列入國寶級控管,於是不肖商人仿來銷售,市場到處充斥偽作青銅器,不知情收藏家見獵心喜以高價收購,實有傷大雅。商人偽造是不道德行為,但利之所在,能騙則騙,能賺則賺那管商譽和道德。 

宋朝是複製青銅器的最盛時期,技巧高幾可亂真,近代商人偽製粗糙,器形東湊西湊,連高貴的銘文都仿得不像樣,但仍有喜愛青銅器朋友趨之若騖,慘遭受騙,後悔不已。

明宣德爐一支獨秀 

仿製青銅器如果以工藝品心情來收藏擺設,也算是思古幽情,無可厚非,至少也有點綴作用。一般作偽之品,諸如鼎、簠、、爵居多,惟材質紋飾都很差,鑄造成分不足,仿造水準很低,只要行家一眼就能發覺。宋後元初仿偽水準也很低,此時期仿品以銅壺,銅瓶為多。明朝是依宋的形式仿照。但宣德則另有一番作為,其所鑄造的宣德爐水準很高,銅色美、造形優,為明代另樹一格,值得稱讚蒐藏,而且宣德爐價位在古董市場一直高漲。 

清朝乾隆至嘉慶年間不少文雅學者對商、周、春秋戰國、秦、漢青銅器有深入研究,除著述之外也倡導有系統仿造,這些青銅器多著重於銘文,即金文。不過也鬧出不少笑話,把商器刻鑿西周時代的銘文,甚至也把真品後刻銘文,之所以如此現象實因缺乏資訊知識所致也。 

銘文備增青銅器地位 

中國山東,西安係偽鑄高古青銅器物大本營,就如現在西安很多工場仿造,秦朝兵馬俑似的,多得難予以計算,仿鑄青銅器整体是焊接,銘文十分拙劣,有關造假腐蝕現象都是以化學方法處理,但卻能偽作到具有年份,算是仿技手法,不過仿造騙得了不識貨者,難逃專家法眠。 

要明辨真偽,商周時代的青銅器,幾乎悉數採陶範法鑄成的,後仿者不識此法,面採用蠟模即失蠟法鑄造,兩者差異甚大,真偽立判。 

中國西北大學致贈筆者之宋幣珍品
新銅器叩擊發聲清脆 

古青銅器與新器如何分別,古青銅器經叩擊後聲音渾厚,新器經叩擊時發聲清脆,猶似新銅,初學者要了解新器如經過土層埋藏處理後也同樣發出渾濁音響。另外,古代陶範鑄造器物表有光潔度,紋飾顯明,不會有氣孔,失蠟法新器以翻砂鑄造,表面出現很雜砂眼,或縮孔之缺陷。

青銅器內外若鑄有銘文,其歷史地位更高,經濟價值益揚。新銘字体拘謹,呆板與古器銘文出自工整規率流暢,差異很大。

紋飾也是見証真偽重要依據,後刻花紋表面必有刻下痕跡。古器銘文先以規範塊鑄成,表層絕無雕刻痕跡。

綠銹斑具保護作用

而鑑定青銅器銹斑是最易清楚方法,可惜一般收藏家只重視器型、大小、銘文多寡,品相美否?價位高不高,往往忽略了銅銹的重要性。青銅器因長年埋藏於地窖,墓地經歲月洗禮,土質溫濕度的變化等等,一定會產銅銹,成為保護膜(層),會出現綠銹斑,具有保護作用,這出現綠色銅銹屬良銹有維護器物功用。但也有壞銹會侵蝕器物,因此出土後的青銅器應置放於 乾燥之處,避免接觸潮濕空氣,益加侵蝕毀物。

近代仿西周青銅鏡


漢 規矩紋青銅鏡 外徑13公分
瓷、玉、青銅器真偽之常識

以上有關瓷器真偽,玉器真偽及青銅器真偽,大家應有初淺慨念,因此無論學術單位,收藏家都宜朝向器物真偽來判斷鑑定或鑑賞,有了基本常識,相信任何人都可成為一位成功的學術,收藏研究者或玩賞的高手。

簡易鑑定古書畫真偽 

談了瓷器玉器,青銅器鑑定問題,到底書畫的真偽要如何鑑定?通常古畫畫仿品可賣高價,因此仿品很多,且考証不易,於是仿畫猖獗。

明、清各家古書晝,所使用紙張,絹布鑑定有別,當年的紙張是以石灰、竹、 現今仿品因紙質係以棉花等作基料,放大鏡一看棉絲纖維立顯,且密度緊密,紙張較白與舊的紙顯然差別很大。

徐悲鴻 昂首駿馬 74.5×52公分
行草書法 全開 傅狷夫

早年墨汁味道濃郁松香味

至於當年的墨汁是用松樹燒成炭,加上鹿角、鹿皮等混合熬煉成膠,切成墨塊。當年遵古的墨也置存一、二年後才提出使用。不像現代化學墨汁製程甚快。

早年墨汁擴散度較低,現今墨汁墨汁擴張大,揮發性較強,古今兩種墨汁比較,明、清以前紙張吸水性較弱,墨汁較難散開,而且古代墨汁帶有濃郁松香味。另外,墨汁年代久,乾了自然呈現開片,龜裂現象。近代墨汁看起來澀澀類似滯呆狀,味道刺鼻。比起古墨現在墨汁就像無精打采,沈默狀況,明清之墨汁給人看起來就像生氣盎然之相。

古書畫裱褙工細緻 

明、清褙手法精緻,手工甚佳,有些書畫家也都學會自身裱褙。古書畫多數卷軸因年代久遠週邊的紙張容易破裂、破損,通常一次一次裱褙會將破裂補修,破損部分切去,因此常發現許多古書畫出現邊緣部份被剪掉,略變小現象,有時出現一些圖畫因邊緣被截掉而失去少許畫面,當然這張古書畫因剪致使品相差,價值受到影響。


印泥採用礦物質硃砂 

印泥在早年都採用礦物質原料硃砂紅泥,因年代久遠呈現粉狀,漸散佈在書畫的表現面上,如常用手觸摸,粉狀會漸漸掉落。再者印泥成粉狀也會逐漸趨於淺淡。大陸杭州西冷印社百年老店,印泥遵循古法,至今廣受大家喜愛,早期未解嚴前,常有畫家託交購寄使用,顏色鮮紅極佳。

再者,明、清用絹作書寫書法,明代絹布緊密度較低,吸力較不足,用墨較濃較多,清代則絹布較為緊密,墨汁吸收快,多呈現顆粒狀,用放大鏡可清楚的看出。明代絹布織法係二行一直,清則一行一直成十字狀,兩者應分辨清楚。

作家題跋簽名風格難仿 

有關書畫題跋,簽名,因作家落款風格習慣,仿照筆跡,一般實難達百分之百雷同,除非對作者風格筆調有非常深入鑽研者,否則實難仿成真。

多看多聽入門之道

此外,有關近代科學發達,就是現代翡翠以科技雷射加工也可以假亂真。雞血石因產量少,質優價昂,大陸仿造者都以外表貼片騙外行人,也有石灰混泥加彩造假,這種雞血石行家一眼即可看出,其外表所呈現是澀澀的,缺乏雞血石的天然的紅艷。試用指甲一刮,外表即脫落,造假即現形。 

總之,剛入門者或手頭寬裕朋友,在選購高檔典藏,文物古董前,不妨多看、多聽、少買、或藉書籍,走博物館參考,或與專家磋研,陪同看貨,都不失好辦法。

2010年11月5日 星期五

中國傳統水墨繪畫全能藝術大師




摩誌山圖
70×167公分
洪園博物館典藏
張大千潑彩創作有更高的藝術評價


國內外藝壇人士給張大千的評語是,他是中國傳統繪畫全能人物,認為遠自唐宋以至明清,無論文人畫、山水、花鳥、蟲魚、畜獸、不論南宋或北派,或書法、詩詞、古文、篆刻、都具有己身特別的風格,皆能兼容並蓄,尤以師法古代大師之仿古作品,其中他最景仰八大,石濤;師法石濤,已青出於藍,更勝於藍,更發揚光大,舉世公認為中國畫壇的復興人物。

張大千才氣洋溢,他雖已超越石濤,仍追求再精進,溯自唐宋元明,取於唐人的樸厚,宋人的法度,以至元、明、清之筆墨意境歷千年,加以融會貫通,此一時期的創作表現出蒼古樸實及淋漓活潑生機。

張大千創作氣吞寰宇

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,張大千在六十歲後,經常旅遊世界各大名山大川,使眼界更加寬廣,胸襟愈加開闊,並接觸西方藝術,宏觀整個藝術潮流趨向,但他仍不接受西方畫法,但創作則顯得更氣魄,更磅礡、格外有氣吞寰宇之勢,也因此讓他建立了舉世讚譽的高知名度。

張大千實際畫路十分寬廣,舉凡人物、山水、花鳥、無一不精,他的人物工筆極深,線條極緻,山水因早年涉獵名家,同時與他出生西蜀山水水泊目濡印証自然之下受到很深的影響,至於花卉因涉自宋元,無論勾勒與敷色皆能融合前賢規法,因此在花卉中顯的最突出是墨荷,他運用大筆披刷,把墨荷氣勢熊烈,迎風飛舞之勢展露無遺,迄今有難望其向背者。


靈巖湖光
214×101 公分
洪園文物紀念館典藏
會晤畢卡索東西方藝壇盛事

令世人難忘是,張大千於一九五六年首次赴歐,觀賞西方藝術,遊羅馬、巴黎,七月並在巴黎分別開了兩次畫展,即羅浮宮博物館、東方博物館,前者展出其近作三十幅,後者展出敦煌臨摹作品展,並於尼斯與享譽國際畢卡索大師會晤暢談東西方畫作,成為後人所津津樂道的東西方藝壇盛事,當時張大千致贈畢卡索「墨竹」作品,畢卡索題贈張大千「牧神」作品,並合影留念。

張大千生平畫作據了解約有四萬多幅,其中「廬山圖」係其最得意之畫作,是一九八二年即民國七十一年,當時他已八十三歲,此畫長達一○八○公分,高一八○公分,整幅鉅畫採大筆潑墨揮毫,但見千山萬水、雲樹森渺、濃淡虛實、氣勢磅礡、意境深入造化,石清水綠、疊壑層巒杳靄間,令人激賞,當年現場見作者有前總統府秘書長張群先生等人,此幅鉅作足以代表張大千畢生繪畫之偉大成就。


芝蘭43×65公分
故宮博物館典藏

潑墨風格有更高歷史評價

時年六十多歲的張大千因眼疾,未能再創作纖細工筆畫,豪邁氣魄的個性令他不甘寂寞,突破傳統形式,改採潑墨潑色創作大幅山水,且大多以絹及礬紙揮毫,由於上項絹、紙、質韌而實,雖吸收大量水分不致破裂,以獨特半自動性畫技,先以水、墨、色在畫面闢出一個渾沌的局面,再遠觀近視運筆行之,期間加上皺法,或增添樓閣、房屋、樹林、水草舟楫、人物、山 水、湖泊等等,此時期的畫風益使他的畫作更添光彩,揚名中外,迄今他的潑墨畫作遠超越年輕時期風格與更高歷史評價。

已故國畫大師徐悲鴻當年相當肯定張大千,指其與趙子昂一樣綜合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精神,實可譽為五百年來第一人,意即五百年來一大千也。

石壁寒泉43×65公分
故宮博物館典藏

藝術上造詣遠超越古人

張大千在藝術上的造詣是家喻戶曉,個性古道熱腸之胸襟及愛國情操為眾所敬佩,綜其一生作畫,論其畫歷於三、四十歲為「清新俊逸」,五十歲臻達「瑰麗雄奇」,六十歲之後到達「蒼渾淵穆」,八十以來氣質淳化。張大千非僅畫作享譽中外,他也是文學家、思想家、藝術家、甚至是美食家,實天縱英明。此外,他也對庭園佈置、盆栽養育、奇石欣賞格外興趣,無論在巴西八德園、美國環華庵、台灣外雙溪摩耶精舍皆有他雅好種植的奇花異石,可見他是多麼風雅之士,因此他在繪畫中經常出現所謂松蔭讀書圖、松下高士圖、深林高士、喬木高士及其他高士之類畫作,其中不免與他自我風雅的創意。

紅葉小鳥33×68公分
故宮博物館典藏
喜交天下英雄豪傑兼論盆藝

本名張爰、號大千、季爰、張季、或稱大千居士,「大風堂」則為堂號,在畫作中常用鈐有「大千父」、「大千世界」、「大千居士」、「千千千」、「八德園張」、「摩耶精舍」、「大千」、「張爰」、「張爰印信」、「西蜀張爰」、「大千唯印大年」、「蜀郡張爰」、「爰」、「張爰之印」、「大千豪華」、「三千大千」、「張爰大千父」等。

豪邁個性的張大千也喜愛交友,除了黨、政、軍要員之外,當年盆藝界的朋友也不少,其中張虎與張大千等八人結拜,張大千為大哥,張虎為八弟,張虎並引薦盧杉田(重光)、韓錦田認識,另有梁悅美教授、潘用嚴、張英欽、茆大源都常與張大千談論盆藝,每年張大千生日,八弟張虎均在台北市吳興街住宅為他設宴款待諸好友,盧杉田、梁悅美、韓錦田等皆為座上賓,至今仍為藝盆界膾炙話語。

2010年11月4日 星期四

鼻煙壺



清.琉璃觀世音菩薩鼻煙壺
洪園文物紀念館典藏



當年貴冑豪裔 懷抱著性誘惑的象徵
而今物換星移 變成了古董商的奇貨


在古董藝術品諸類中,鼻煙壺出現時間很短,約在十五世紀末由歐美傳教士傳進明朝。當年歐美高級貴族以香料裝入各式各樣的鼻煙壺,主要功能在於香料可隨身攜帶不易潮濕,具有香身作用,後來中國貴族把各種麝香、鴉片粉、膏及其他高貴藥粉裝入壺內,要用時把壺蓋連帶勺把內置粉末,膏料勾出或放入鼻中吸之,或放進舌內淺嚐,可提神醒腦,有興奮作用。

小巧玲瓏 形質可愛

鼻煙壺在清康熙、雍正、乾隆已經盛行,嘉慶之後至宣統亡國,逐漸凋落,民初民眾雖也風行ㄧ陣子,迨至民國中期,鼻煙壺已不多見,之後、反成為骨董家收藏器物。

由於鼻煙壺小巧玲瓏,各型各色,極為美觀可愛,一度成為古董界寵兒,很多收藏家到處搜購珍藏,一度把價位拉的很高,正因為市場供需關係,近二十年來、仿古或新型鼻煙壺大量出現,但其價位偏低,造型較大,手工也無法與前比擬,因此很難立足於市場。早年的鼻煙壺體積很小,約高四.五公分,最大也不過十公分,形式種類多樣,很迷人,為清朝皇親貴族所喜愛,民間富豪也視為身分表徵,在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藝術造型中,所使用素材有玉類、瑪 瑙、木材、玳瑁、琥珀、玻璃、琺瑯、搪瓷、綠松石、琉璃、象牙及翡翠等,有單色的、有多彩的,通常採內繪人物、動物、山水、花卉、翎毛、書法、戲劇、小說典故,內容生動極富多彩,相當討喜。

清.琉璃山水畫鼻煙壺 
洪園文物紀念館典藏


皇親貴族 袖中寵物

鼻煙壺因出現年代短,大約三百多年歷史,由於時間短、量又少,竟成為骨董藝品類中的「異軍」,品相好、年代久的鼻煙壺曾在國際古董藝術拍賣市場大放異彩,為有眼光的收藏家賺進大把鈔票。

在此舉出一個故事,民國六、七十年間英國有位藝術系教授夫婦,每年利用假期到殖民地香港旅遊觀光,喜愛到古董店或路邊攤選購小巧可愛、袖珍容易攜帶鼻煙壺,價格甚低、一出手就買了幾十來支,幾年累積下來竟有三百多支鼻煙壺,不時把玩觀賞,也有部分轉贈親友。
清.白玉仙童鼻煙壺


拍賣五件一千多萬港幣

某日、這對夫婦看見報導,指稱中國鼻煙壺具有很高身價,一時興起、請國際拍賣公司鑑定,多數是珍品,乃委託拍賣,僅五件鼻煙壺竟被拍入高達一千多萬港幣,是當年他倆收購的一百多倍利潤,竟讓其一夕致富,真料想不到小兵立大功,讓他倆喜出望外,真是時來運轉也。

鼻煙壺形狀很多樣,諸如有圓、有方、有三角、有六角、也有葫蘆形的、甚至長方形,也有六稜的、八稜的、扁圓、桶形等。至於壺的質料大都採瓷質為多,顏色很多,包括青花、釉裡紅、粉彩、鬥彩、鈞釉、茶葉末釉、窯變釉、青花釉裡紅、古銅色瓷等,另有採瑪瑙質地的,

由於瑪瑙質地溫潤、紋理豐富,有很多是隨紋理取形,自然成景,令人愛不釋手。目前,早清鼻煙壺至為昂貴,就連清中期、晚期的鼻煙壺,品相好動輒一隻要值港幣一、二十萬元至二、三百萬元不等,而且這些小巧玲瓏、袖珍可愛的小東西,未來在國際市場仍然有不斷攀升的身價。
清.牙雕羅漢佛鼻烟壺(正面)
清.牙雕羅漢 佛鼻烟壺(背面)

國際市場 後市看好

鼻煙壺被視為頹敗、腐化、沉淪的不祥之物,因此出現時間很短,只不過三百多年風光。殊不料它的巧小可愛彩繪多姿造型,仍為現今歐美及華人所喜愛,正因其年代短、量少、物以稀為貴,鼻煙壺內乾坤世界已不為人所計較,反而其外表之極緻造成後人競相收購,預料未來升值潛力絕不下於書畫、玉器、陶瓷等之風騷。

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

象牙雕品珍貴素為愛好者收藏

圖一:滿雕紋身地藏王菩薩

象是地球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,現今產地在非洲、亞洲印度、斯里蘭卡、緬甸,越南,泰國,中國、中南半島等熱帶地方。體型碩大,有很長的鼻子能夠屈伸,性溫順,但孔武有力。象的門齒稱「象牙」,可製作用器、裝飾品等,很受人類喜愛。




象牙硬度不高,容易入刀,早年因未受保護遭受獵殺很多,後來國際保育人士發聲保護,現被列為保育動物。因為象牙珍貴,因此被盜獵象牙出口很多,被廣泛用之於裝飾用。遠自數百年來,整支象牙被擺飾門面,玄關或客廳居多,後來被切割或雕飾成藝術品,諸多佛像、動物、刀劍及印材為多。

圖2:蓮花花草鶴蟹紋盒

7.3×3.7 公分
洪園文物紀念館典藏

象牙因產地不同,形成紋路差別,非洲象牙較為泛黃帶白,亞洲象牙較為潔白,通常收藏家較喜歡非洲顏色及紋路,不過,這種現象一般人士比較難辨。另外,被活生生盜獵之象牙比自然死亡之象牙質地好看,在價位上是有差別的。

台灣並非產象之地,但台灣民眾都很喜歡蒐集象牙,通常要購買整支完整象牙價值不斐,也難以收到,因此尋求體積較大的象牙飾品已不易。約在六、七十年代,台灣流行開運印章,象牙被切割成正方、長方、圓型印章風行一時,大家認為以象牙做開運印鑑可以使企業旺盛,這都是迷信行為,實不足取。

圖3:阿彌陀佛

基本上,象牙雕刻印章因硬度不高,印章週邊稍微用力即呈現斷裂缺口,或不小心掉落地面、碰撞皆容易折斷,年代久易自然龜裂,都要謹慎保養。至於象牙因硬度及密度不高,吸收印泥油質易,而使印章出現較油膩的色澤,被認為發印而高興,象徵吉祥,是被喜愛原因之一。

象牙雄性才有,象牙本質的無機部分是碳磷灰石,是一種非常昂貴的原材料,由於珍貴因此都成為藝術品,首飾、鑲玉、珠寶、鋼琴鍵等。

圖4:雕象牙透花雲龍紋套球

圖一:滿雕紋身地藏王菩薩,體積較大的象牙取材精雕而成,因屬名師精雕,法相莊嚴,是十分難得的極品佛像。

圖2:蓮花花草鶴蟹紋盒,此盒由三件組成,以象牙為環雕刻仙鶴於花草池邊,底座以蓮葉襯托,大蓋盒上端刻蓮池,左邊刻有小螃蟹,至為生動,環圈刻「一路榮幸」四字,署名係甲骨文「鶴」。

圖3:阿彌陀佛,精雕手藝展現莊嚴慈悲法相,牙質品相甚優。

圖4:雕象牙透花雲龍紋套球,精雕細縷 巧技可貴。

圖5:不動明王

圖5:不動明王,莊嚴法相傳神,整體造作雍容舒暢雕工精美。

圖6:蓮藕螃蟹茶器:整支以象牙雕刻大蓮葉,底部蓮藕襯底,一隻小螃蟹在蓮藕梗上,精工精緻有趣。

圖6:蓮藕螃蟹茶器

圖7:象牙印盒,清代文物,盒蓋上雕「竹居」、「青山盡是朱桂殘」,鈐印玉堂。

圖7:象牙印盒

長年來,因為象牙得來不易,坊間以河馬牙、野猪牙、海象、鯨骨等仿充象牙,喜愛象牙收藏家不得不謹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