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

石雖不語

中國靈璧石
42×17×22 cm
但能與人交融與神感格


臺灣石頭產量不少,但台灣近二、三十年來玩石風潮熾盛,已有供不應求之況,腦筋動的快商人,引進很多種類的進口石,諸如日本的加茂川石,印尼黃玉髓、紅玉髓、木化石,菲律賓的鐘乳石,沙烏地阿拉伯木化石,中國太湖石、彩陶石、黃臘石、雨花石、霹靂石、浮雕石、大彎石、黑武宣石等等,滿足了玩石家口味,也把舉世的石頭集合在台灣,真是奇觀。

張大千 玩石有譜

中國地大物博,石頭種類更是多的數不清,玩石、賞石、藏石風氣更甚於台灣。早年、國際級國畫大師張大千除了喜愛庭園、盆栽之外,在故宮博物院旁的摩耶精舍造景,採用石頭,居家各處也擺設不少奇、雅石,把摩耶精舍點綴的相當雅緻與自然。

擺設石頭也要講究空間大小而定,大石頭多數擺放於公司大門口,或庭園內,空間較小者則宜以中、小品為適當,過大的石頭放置於居家不適宜,會形成居家環境緊湊侷促的壓迫感;何況移動也相當費力、費神,以風水學見解巨大石頭擺放在住宅小空間裡犯忌,有給人擋住走不出去的感受。

緬甸出產硬度高輝石,又稱翡翠,因為緬甸政府嚴禁原石出口,ㄧ般不可多得,但台灣玩家早期有人幸運收藏了翡翠原石,著實彌足珍貴。至於新疆和闐玉原石早期也有人幸運收藏,現今的翡翠原石、和闐原石皆有很高的價位,若能幸運擺放二、三個於居家,或企業辦公廳內格外顯眼與高貴。

日本赤玉石、加茂川石屬高級石頭,筆者典藏ㄧ顆高達47.3公分寬33.5公分,重量約七十二公斤碩大的赤玉石,整石渾身深紅,氣慨萬千,加上深紅體身呈現祥龍飛騰拾珠的石英條紋,顯現其中十分珍貴,中台禪寺惟覺大師率徒蒞臨參觀,駐足長久不離,最後盛讚是ㄧ生所見最神奇的碩大石頭,他更感嘆宇宙浩瀚及奧妙。

日本人 歎為觀止

日本五所知名大學校長聯袂訪問洪園紀念文物館,除了仔細觀賞館內典藏甚豐的青銅器、陶瓷器、玉器及名家書畫及各類古玩之外,也十二萬分感嘆身為日本人,竟然從未看過如此碩大又極漂亮的赤玉石,咸認係台灣之旅,最大喜悅之處,台灣人真有福氣。
47.3×33.5公分日本赤玉石
玩石專家、留澳藝術大師蔡日興教授欣賞洪園文物館典藏之日本赤玉石後,認為是赤玉石中最美最珍貴者,他在讚賞之後,親筆寫下『洪會長所藏日本赤石有巧奪「天工」之妙』。蔡大師指出、這塊赤玉石內有古文(金文)「天工」文字,實在太神奇、太珍貴了。

中外藝術界人士到台灣台中洪園參觀典藏甚豐文物,也不禁對這塊赤玉石欣賞再三,皆驚讚實在太美了,紅的令人驚艷,潔白石英纏繞於石中神似飛龍拾珠,又見類似古文字「天工」,真是石中之王也。

前省新聞處主秘、前行政院九二ㄧ重建委員會副執行長、名作家吳崑茂,曾在台灣月刊撰寫洪園文物館典藏珍貴文物,也特別對赤玉石撰文介紹,讓這塊赤玉石揚名遐邇。

水晶吉祥 玩家新寵

近年來世界各國水晶也在台灣風行,加上媒體充分報導水晶如何有能量,如何帶來吉祥,如何給居家環境磁場等等,大肆渲染結果,水晶頓成人人搶購的奇特石材,有球狀、有半剖開狀、有手鍊、項鍊、有當佛珠之用,ㄧ時水晶成公司行號,居家聚財、甚至寺廟法師修練心身寶物,蔚為奇觀。

實際上每ㄧ種石頭的確各具美感,海石的抽象韻味,山石的奇特,溪石寫意、各展現大自然的美妙,確實在家庭或辦公廳擺設三、五顆石頭,具有很大的點綴美感作用。
國畫對石 玫瑰石
18.5×27.5 cm
中國經濟開放後,民間富裕,大家重視文化層面生活,除了懂得美化家庭環境之外,大家也喜歡購書畫或其他瓷器擺設,當然奇石、雅石也湊上熱鬧。日本、韓國、到 處都有人玩石,甚至國家也把久遠 的石頭列為古董或文化財加予保護 。台灣台灣各地文化中心有接受石友會展出,但尚無類似日、韓等國加以保護,實美中不足之處。

人格化 石有五德

玩石專家採石、購石、玩石、 藏石皆離不開石之五德:

瘦:是輪廓的線條、條紋愈明愈漂亮。

漏:有關凹陷的坑洞,呈現石之奇特。

皺:係石肌表面的紋路,皺紋愈多愈顯奇美。

透:指相通穿洞之意,透的明顯前後見洞愈顯味道之美。

醜:他能表現另一種特殊美感。
銀帶玫瑰石
26×25×42 cm
神格化 石能通神

石之五德是宋朝書畫大師米芾(顛)瘋狂玩石,對石頭價定位很高。陜西華清池也擺設許多的太湖石奇形怪狀,也給園中更具美感,蘇杭諸園林無不利用奇石雅石襯托園林景觀,氣象萬千。

筆者曾在大學教授「公共藝術」、「景觀藝術」等諸課程,強調景觀藝術離不開庭、閣、樓、廊、塔,也要有水即湖、池、假山、樹木、花卉等等,其中石頭仍為庭園,園林不可或缺之要件,亦具借景、造景功能。 
新疆和闐原玉
16×9×20 cm

一般而言,玩賞奇、雅石,基本上應以質、形、色,為三大要素,並力求自然性、古樸性、古拙性、立體感和氣韻等多層面的要求,才算好石頭。

有虔誠的信徒,甚且把精美、奇特、石質優異的石頭供佛、供神、供祖先,綜之以觀、石頭妙用無窮,盡在不言中,故石不語最可人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